【党代会建言献策】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实现乡村振兴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15 字体大小: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苗)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总体来看是坚强的、有战斗力的,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为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发展和带动群众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问题仍然不少。 

  功能“淡化”。有的农村党支部负责人摆不正位置,抓党建工作的主责意识不够,存在“不干不够意思,多少干点意思意思;不占用党员太多时间,不给中心工作添乱”的错误思想,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现象,没有充分认识到抓党建对促进业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很好的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结果党建工作没有抓好,中心工作也成绩平平。有的农村党支部负责人对理论学习的认识不够,认为农村党员文化偏低、年龄结构偏大,组织大家学习政策理论就像“对牛弹琴”,还不如组织大家吹点闲牛,导致部分农村党员对党的政策方针不了解,不支持村“两委”工作的开展,根本没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队伍建设“软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造成农村党员结构老龄化,少有的年轻党员也常年在外务工,导致有的村选不齐村委班子,有的村主任或村副主任由于压力大、报酬低等原因辞职不干,农村党组织很难有过硬的干部队伍。有的村级党支部班子和村委会班子团结不够,协调不足,在工作上“你敲你的锣、我打我的鼓”,目标不聚焦、行动不同步、发力不同向,导致班子战斗力不强,工作推进缓慢甚至起反作用。有的农村党员在党不言党,利益来了抢着显示党员身份、讲条件、要待遇,组织需要时“躲猫猫、玩失踪”,有的党员自我要求不高,党员意识淡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把自已等同于一般群众,缺乏发挥作用的勇气和动力,在群众中威信不高。 

  党建工作“边缘化”。有的农村党支部负责人党建业务不熟悉,不知道“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基本组织生活制度该怎么开展,有的农村党务干部更换频繁,又没有及时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导致党内基本组织生活制度很难正常开展,“开会不是举拳头就是收党费”“主题党日除了开会还是开会”“组织生活会只讲好话没有批评”,凝聚力战斗力无从谈起。有的村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做工作对“上”负责多,对“下”负责少,没有与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对群众生活关心不够、给群众办的实事不多,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有待提高。 

  关于提升农村党支部组织力的建议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支部引力。各级党组织应着力在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上下功夫,尤其要选好村党支部负责人。应从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行政事业单位干部等选派优秀对象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同时依托镇级党校、农民夜校等载体加大对农村青年农民的培养,争取从青年农民中培养出一批致富带头人、农民党员和村后备干部。 

  强化理论学习,凝聚思想意识。农村党支部要按月组织辖区党员开展理论学习,通过党员大会、党小组会、支部书记上党课等方式,带领党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内法规、政策方针等,深化农村党员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理解和认识,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党性修养、政治素养和带头意识,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中冲在前、干在前。 

  丰富组织生活,激发党建活力。上级党组织要加大党务干部业务培训力度,通过以训促学、以考促学等方式全方位提升党务干部业务能力。村党支部负责人要有主责意识,把党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把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有机融合,切实推进“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基本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落地。 

  深化服务意识,增强发展动力。农村党支部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尺,引导辖区党员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推动农村党员主动亮身份、强服务、比作为。组织创建政策宣传、产业发展、卫生整治、纠纷化解等功能型党小组,通过定期开展党小组活动,引导农村无职党员主动帮扶困难群众、带头发展致富产业、带头开展卫生整治、主动调节矛盾纠纷等,与村“两委”一起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面增强群众发展内生动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实现党在农村的决策部署的前沿阵地和坚实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不实现现代化,就难以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步骤。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必须提高其在农民群众中的政治领导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影响力,才能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理顺机制,提高党员干部创业干事的动力。提升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力,要坚持约束与激励并重,既要强调作为政党组织纪律性的一面,同时也要理顺体制机制,建立组织内正常的激励机制,提高党员干部创业干事的动力。一方面,约束好党员。即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纪律和规矩。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才能把自身建设成为基层的战斗堡垒。另一方面,落实好工作激励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以促进干部创业干事的激情。激励机制由体制、制度和环境相互作用进而拓展和激发动力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核心和关键力量,有的地方乡镇党委已经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激励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例如,探索实施“村干部职业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村级党员干部的工资待遇,实行“轮流值班制”,既从待遇上给予了一定的激励,又从精神上给予了鼓励,激发了村干部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引领经济发展,增强党组织的组织动员力。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是党组织发挥作用、增强组织力的重要基础。党组织必须通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加强与农民群众的联系,增加农民群众的利益,从而增强自己的组织动员力。引领经济发展既要依靠国家的政策措施,同时更要靠当地党组织凝心聚力思考当地经济发展的出路。实施“输血”工程,主要是指通过吸引外来的资金和产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各援助单位、公司企业投入了一定的资金、扶持部分产业来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造血”工程,主要是根据当地的实际产业状况来发展相关的产业,依靠本地的资源、特色产业等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外在“输血”的方式可以取得一时的经济发展,但是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是超越扶贫的提质阶段,必须要立足长远来发展农村产业。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动机”,急需加强其人才队伍建设,唯其如此才能有效提升其组织力。一方面从外部引进。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通过上级组织的力量选派“第一书记”、乡村扶贫工作队等外来力量,这种通过“输血”的方式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来新的活力。另外,从大学生、机关事业单位选拔党员干部到农村任职,充实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另一方面,从农村内部培养党员后备干部,条件成熟即充实到党员领导班子中。这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途径,把青年农民中的优秀分子发展为党员,是优化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结构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青年基本上都接受过初中以上的教育,要着力瞄准、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后备队伍。书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要制定相关政策,选好配强农村各级党组织书记。

     (转自湖南学习平台)

相关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分享到: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