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春华镇:可听、可看、可唱!这堂红色音乐思政课“声”入人心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7日讯(通讯员 汤雯慧 刘鑫宇)8月5日,长沙县春华镇百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红旗挥舞、歌声嘹亮,这里正在上一堂《为国而歌 与国同行》红色音乐思政课,活动由春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百熙村党总支主办,百熙村关工委、五老红志愿服务队、儿童之家协办,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下乡”大学生志愿者和百熙村“大学带小学 家乡学子情”假期免费辅导班的80余名学生参加。
长沙县文旅局驻百熙村第一书记张柱主持活动,组织学生默写《国歌》歌词,宣讲《义勇军进行曲》背后的故事、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张柱说,“国歌不止是一首歌,他是来自历史的回响,是居安思危的冲锋号,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长沙县作为国歌词作者田汉的家乡,高唱国歌我们应该更有责任、更加自豪。”
来自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大学生周丽和张晶分别宣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习雷锋好榜样》。“爱国就要爱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雷锋家乡学雷锋,我们都是雷锋志愿者。”宣讲员发挥“音乐+思政”的力量,通过讲故事、互动问答、大合唱等方式,对学生们进行了一次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教育。
最后,张柱宣讲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少年中国说》两首歌曲,“发愤图强作栋梁,不负年少。”鼓舞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为民族复兴努力读书,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少年儿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才意义重大。据悉,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了“思政+三农+艺术”的思政金课品牌,让思政教育既有深度,又有温度。本次活动,通过院村合作,以“大学带小学”的方式,用深刻、生动的红色音乐将“大思政课”送到思政教育薄弱的农村,丰富了学生的暑假生活,对于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起到了积极作用。
(转自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