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艺华:“红色三农+文旅融合”赋能湖南乡村振兴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15 字体大小:

(马克思主义学院 胡艺华)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2016年以前,这里曾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地处湘南偏远山区,交通不便,闭塞落后。2016年,“半条被子”的故事传遍中国,这里开启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拥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一批“金字招牌”。故事女主人公徐解秀老人的孙子朱小红说:“过去,红军给了我奶奶‘半条被子’;现在,共产党给了我好日子。”沙洲村从“半条被子”到“幸福日子”,归根到底是因为高举了鲜亮旗子,选对了正确路子。从根本意义上讲,是红色力量推动了沙洲巨变。这个“红色三农+文旅融合”的成功范例,对我们今天推进湖南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红色三农”是湖南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潜能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期间多次强调,“湖南红色资源丰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大部分红色资源都分布在乡村,并与“三农”直接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湖南的“三农”不只是有春天的绿色和秋天的金黄色,同时还有一年四季的红色;湖南的“三农”不只是有“鱼米之香”的丰厚产出,同时还有“铸魂润心”的红色基因。

追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不难发现,湖南“红色三农”不仅有迹可寻,而且光芒四射。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和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的重要策源地,还是中国共产党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试验地,更是中国共产党实施精准扶贫的首倡示范地。实事求是地讲,三湘四水,“农”墨重彩,锦绣潇湘,大地生金,红色底蕴深厚,红色薪火相传,红色资源富集,红色主题突出,红色内涵丰富,红色亮点鲜明,“红色三农”可以说是湖南独具特色、独具神韵、独具魅力的一张文化名片。

乡村振兴,资源为要,首要在于挖掘、理清、盘活、用好乡村自身的特色资源。新时代全面推进湖南乡村振兴,不仅仅要最大限度地用好那些习以为常的显性资源,同时也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那些有待挖掘的潜能资源,尤其要注重挖掘整理那些散落在湖湘乡村的红色资源,无论是一处红色旧址(如株洲茶陵县的“红军标语墙”)、一个红色物件(如永州零陵区画眉山村的“半截筷子”),还是一个红色故事(如郴州汝城县沙洲村的“半条被子”故事)、一位红色人物(如“断肠明志铭初心”的红军师长陈树湘),抑或是一篇红色文献(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首红色歌谣(如《八百里洞庭是我家》)……这些“红色三农”资源都曾见证过党和人民百年奋斗的苦难辉煌,流淌着生生不息、代代相承的红色基因,传递着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蕴含着铸魂育人、培根润心的时代价值,是湖南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重要潜能资源,应该从整体上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运用。

二、湖南乡村振兴迫切需要“红色三农+文旅融合”赋能助力

乡村振兴是一项全新的课题,需要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当前在推进湖南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如何对乡村的发展进行精准定位,如何把乡村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如何使乡村走出一条高质量、内涵式、可持续的振兴之路?要破解这些来自一线和基层的“现实之问”,迫切需要“红色三农+文旅融合”赋能助力。

“红色三农+文旅融合”并不是随心所欲的简单相加,也不是标新立异的概念提炼,更不是牵强附合的空头漫谈,而是实事求是的创意表达和协同精进的创新探索,其本质内涵在于以乡村振兴为价值引领,以湖湘大地为根本立足,以跨界融合为思维方式,把“红色三农”的资源禀赋和“文旅融合”的运作方式有效贯通、有机结合,用“红色三农”为“文旅融合”注入内在灵魂,用“文旅融合”为“红色三农”插上金色翅膀,让“红色三农”借力“文旅融合”焕发时代光彩,让“文旅融合”聚焦“红色三农”实现提质增效,从而为新时代的湖南乡村振兴探索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客观地说,“红色三农+文旅融合”是对“三农”工作常规做法的拓展,也是对“文旅融合”常用手法的超越,将为方兴正艾的湖南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种可以落地落细、可学可鉴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路径、新平台、新机制。其一,有利于找准乡村振兴的立足点,通过“红色三农+文旅融合”,能够更好地盘活乡村自身的优势资源、激活乡村自身的内生力量;其二,有助于把握乡村振兴的发力点,以“红色三农+文旅融合”,从整体上构建乡村振兴的供应链、生态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其三,有益于探索乡村振兴的创新点,在“红色三农+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中,打造符合时代需要、体现湖湘特色、彰显红色力量的乡村振兴新样本。

三、把“红色三农+文旅融合”培育成湖南乡村振兴的生长点

湖南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和红色文化大省,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行动中,具有探索“红色三农+文旅融合”的坚实基础、有利时机和优势条件,切实应该也完全可以做足、做实、做好、做特、做精、做强“红色三农+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并举全省之力把“红色三农+文旅融合”培育成湖南乡村振兴的一个新的生长点。

推动“红色三农+文旅融合”在三湘四水的广大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关键是要从四个方面着力、发力、聚力:第一,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以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为指导,从百年党史的宏大视野出发,按照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融通、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深入基层、深入乡村、深入民众,最大限度地挖掘好、整理好、提炼好、解读好湖南丰富多样的“红色三农”资源。第二,合理做好产业规划,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把“红色三农”“绿色三农”“金色三农”有机结合起来,从乡村的实际出发,整体规划设计全时空、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全主体、全维度的产业体系。第三,积极推动项目落地,在精准定位乡村发展愿景、精准分析自身资源状况、精细把脉细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充分整合“政、产、学、研、企、村”等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精心打造一系列有内涵、有品位、有特色、有前景的项目,从而切实推动“红色三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立起来、活起来、火起来。第四,切实加大宣传推广,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媒体手段和新兴网络平台,借助于文化创意设计的力量,融合音乐、美术、文学、影视、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尤其是发挥传媒湘军的优势,走向全国面向世界,讲好讲活湖南“红色三农”的精彩故事,唱响唱开湖南“红色三农”的美妙声音,阐释阐明湖南“红色三农”的独特神韵,传递传承湖南“红色三农”的内在力量。

湖湘大地,充满希望,乡村振兴,未来可期。“红色三农+文旅融合”,必将绽放湖南“红色三农”的满地芬芳,必将书写湖南“文旅融合”的精彩华章,必将奏响湖南乡村振兴的青春凯歌。

(转自红网时刻)

相关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分享到: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