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5至6月7日,学院推荐、学校派出梁剑宏、张燮老师参加湖南省第3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学习培训。培养期间,两位青年教师牢记学习使命,严守学习纪律,严肃对待学习要求,表现突出,被推选为学习小组代表到大会作交流发言,展示了湖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良好的政治素质、专业技能与学术素养。回校后,立即写出《学习体会》4000余字,不辱学校派出使命。 (刘新春) 学 习 体 会 2015年5月25至6月7日,我们参加了湖南省第3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学习培训。在这一期的培训中,我们始终牢记学习使命,严守学习纪律,严肃对待学习要求,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在近半个月的研修时间里,我们有幸聆听到了十一场专家讲座,观看了两次录像,亲身前往湘南学院学习交流,现场调研桂阳县域经济发展,参观了湘南暴动纪念馆,参加了学员论坛,并被推荐为学习小组代表到大会作交流发言。我们在学员论坛与大会交流时的发声,在所有与会老师们中产生了强烈的正能量共鸣,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赞同。可以这样自豪地说,我们虽只是一所省属高校的普通一线教师,但这一次的学习实践给予我们一个全面展示湖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学术素养的舞台,让我们既体现了湖南农业大学学员代表的学术底蕴,更彰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独有的魅力与风采,不辱学校派出我们学习的使命。 在这一期的培训中,我们亲眼见识了大家、名家的人格魅力、学术造诣;亲耳聆听了理论专家、学术大师们深刻精辟的专题报告、丰富翔实的学术解读。系列讲座紧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切中重点、难点和热点,令我们对我党、我国、我省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有了更新、更深的了解,对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有了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如省委讲师团邓清柯副主任在其讲座《意识形态较量:一场没有硝烟的“上甘岭保卫战”》和中国社科院侯惠勤教授在其题为《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一“看家本领”》的专题中,由哲学的视角,高屋建瓴地剖析当前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探讨今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建设要义和当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与思想建设开展的现实路径;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吴金明主任、省统计局局长张世平和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秦国文先生分别作了《打造新常态下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湖南经济运行形势报告》和《湖南决不能输在新一轮改革的起跑线上》的讲座,从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层面对湖南当前改革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剖析,以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事业和经济领域持续发展为主线,对湖南全省的社会治理、民生建设、经济发展布局与发展战略转向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读。让我们对湖南当前发展策略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让身为湖南人的我们,既感受到了肩头的发展重担,又体会了身为湖南人的幸福所在;省委讲师团郑昌华主任和国防科技大学易金务教授分别在题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和《国家安全形势报告》的讲座中,以渊博的知识和出色的口才,向我们深入浅出地分析和介绍了国际国内严峻的发展形势和当前我们的国防建设任务;省委党校雷国珍先生在《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建新常态》报告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丰富内涵与深邃思想,介绍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路线图”; 省政府法制办张维杰副主任在题为《开启法治湖南建设新征程》的讲座中则从法制建设与法治运行的维度,对法治湖南建设的新征程展开介绍;省作家协会主席唐浩明一堂题为《湖湘文化源流及其影响》的讲座从湖湘文化的源流和个性特征入题,以湖湘文化孕育的视角,就湖湘人文精神及其影响问题侃侃而谈,令在场所有老师听得如痴如醉;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曾力勤部长和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委员陈飞跃先生各自在《切实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和《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对策》的讲座中,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挑战,重点与难点,展开了精辟地分析和论述。 结合本期研修班的学习收获,总结过去这些年自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我们有如下两点学习体会: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有职业自豪感和荣耀感。 不少老师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如今的学生没有理想,这个社会已经缺乏信念。却又不少人把这样的一种现象当做当然:台上是谦谦君子,台下是浪荡公子。在发出这些感叹和做出这些行为选择时,我们是不是已经在自己的职业行为上呈现了一种悖论,那我们究竟是逼良为娼还是监守自盗了呢?这无外乎是我们在施教生涯中首先应该自问自决的一个重要选择,那就是:我们的理想信念是什么? 我们自诩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拯救别人的灵魂,必须先拯救自己的灵魂。正确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是我们自救的法宝,做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应当是我们的追求与坚守。这绝不是一种唱高调或说谎话,我们用历史来做一个简单的比较便能以史为鉴,知兴替,明使命。 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是秦始皇创立的,历史评价他是千古一帝,因为他创立了一种新制度,实现了民族的大一统。为什么战国七强中独他能用不到十年的时间独霸天下,吞并六国?史书说这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为什么秦始皇统一中国成为了历史的大趋势?贾谊的《过秦论》明确指出了这样的事实:奋六世之余烈。秦国从立国到始皇执政之前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三十多位君王,对统一六国关系最密切的是秦国最后几代国君: 秦孝公时期,秦国并非七国中间的强国,自身强大是硬道理,这一时期的历史使命就是变法图强。孝公抓住了历史机遇,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秦惠文王时期,变法使秦国变强大,六国便想联合削弱秦国,这时秦的历史使命也变了,就是打破六国的合纵。秦惠文王也完成了这个使命,办法就是连横。 秦武王在位时间仅三年,他有这样一句名言:“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这个时期,秦国已经很强大了,这时的历史使命是东进中原。他重用大将甘茂把军事重镇宜阳拿下,打开了韩国的西大门,使秦国的军队可以兵出函谷关,直达洛阳。这个举重被砸死的王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已十分强大,他在位五十六年的历史使命是继续东进,摧垮六国的主力,为最后统一奠定基础。他先后用魏冉,范睢,白起等重臣,不断用兵,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秦孝文王,在位三天,无功过之评。 庄襄王,重用吕不韦,建立东郡,切断了六国南北合纵的通道;占领赵国三十七座城池,进一步削弱赵国。他在位也仅三年,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嬴政时期的历史使命是不失时机地完成统一大业,他在李斯的辅佐之下用十年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 这样的历史过程中,秦国的六代国君都有强烈的使命感,都完成了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除了秦的不断努力,六国也有自身的问题,杜牧在《阿房宫赋》谈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秦在不断自强,六国却在不断犯错,最终无力抗秦,造就天下一家。 秦王嬴政统一天下以后,称自己为始皇,认为自己是万世基业,但这栋用几百年时间铸就的大厦却只有短短十五年就倒塌了,为什么?秦六世国君的理想信念是一致的,那就是国家的强大和一统,为了这一共同的理想信念,代代有自己的使命感,铸就霸业。天下一统后,秦始皇却开始不断犯错,只求私利:集权,苦民,失仁义。秦二世延续错误,不思悔改,导致秦王子婴继位仅四十六天时间就失了天下。错误的理想信念总会被历史抛弃!之后即便皇帝制度朝朝更替,这种违民的错误政治理想最终被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终结了。所以说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终结了自己,因为它一开始就是错误的理想信念。 历史的车轮飞转到近代,一个至弱至贫的国家在通过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被挽救了,他们用的是一种为全人类服务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当新中国成立,人们做了自己的主人,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我们却又一次在强大之后出现理想信念上的迷失,开始抛弃,追逐异化,这会否重蹈历史覆辙呢?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选择,是我们今天每一个受益者的信念。作为宣讲者的我们更应该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有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耀感。 巴尔蒙特有一句诗“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若心中装着这样的诗句,我们就会始终去追逐光明,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就不会迷失方向,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光明指引。很多人在抱怨我们这群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在今天是弱势群体,别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被当成弱势群体,那是因为你自己不够强大。“弱势”是那些抛弃了自己职业自豪感和荣耀感的人所感受到的恐惧。 观历史我们可见成就一份伟大基业努力了七代人,却因一时的错误轰然坍塌。我们作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我们不真学真信真用,开始假说假传,最终只能是自毁长城。坚定自己的立场,学习和传播我们立身和发展所依据的理论,这就是大义,也应当是我们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勇于承担责任、传承精神。 人们常说“教师是一个良心活”,因为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未来人生道路。教师正面的、积极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形成个性从而开辟不能为他人所取代的独特的发展路径。教师负面的、消极的教育可能会破坏、甚至毁灭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更有甚者导致学生误入歧途,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所以,教师的责任在于坚守职业操守,在于心存职业信念,在于传承知识和精神,在于不单纯地把“教师”职业当成工作饭碗,而是视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教师的美德源于对知识的信笃,行于对讲台的痴情、对学生的爱与责任,传递着对做正直人的执着和做充实人的幸福,其升华是在“师范”精神的传承。教师仿佛就是帕斯卡尔笔下“会思考的苇草”:平凡,坚韧。我们不断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我们不断思考如何教会学生做真人,我们不断思考自身事业的价值,我们不断思考奉献的含义。而这些思考的前提就是坚守我们肩负的责任,延伸我们的精神宽度。我们都是普通人,可我们从事的职业不普通。我们的职业性质要求我们时刻端正自己的思想,注意自己的形象、发挥自己的影响力量。不说不当的话,不做不当的事,拥有干净纯粹的灵魂,具备温暖人、引导人的力量。尤其是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学生的思想引路人,如果我们自己不主动承担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列的责任,当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列的楷模,我们如何让学生信仰马列、信服思想教育?踏上三尺讲台,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这是我们义不容辞和世代传承下来的责任。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更加深刻地明白了教师对学生的理想与责任、知识与精神传承的份量所在。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普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任重道远。可我们坚信,只要有微小努力的累积,就能换来质变发展的可能。我们的心是坚定的:“从自己做起,以理想、责任和精神传承的名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梁剑宏 张燮 2015年6月10日
点击下载文件:
|